5月14日,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则刑事判定书,内容引人深思。
山东某银行发生了一起员工挪用公款的事件。4年间挪用公款1700万!九成用于买股票炒期货!17次作案为何屡屡得手?企业应该如何防控员工舞弊?
银行员工利用职务舞弊,被判7年
根据判决书显示,2005年1月3日,临商银行决议集资建设职工住宅小区金茂花园,同时成立基建办,之后开立集资建房资金统一管理账户。2010年5月,高某瑞经人事调整,被安排到临商银行基建办工作,担任基建办公室基建主管,负责出纳工作。
从2012年3月到2016年11月之间,高某瑞利用管理临商银行职工集资建房资金的职务便利,先后17次挪用该笔资金共计1692.35万元用于营利活动和个人使用,其中1600.5万元用于个人购买期货、股票,91.85万元用于购买自用房产、车辆和个人消费,至今仍未偿还。
2018年7月6日,高某瑞在临商银行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
法院认为高某瑞利用职务之便,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,数额巨大,构成挪用资金罪,因此判处高某瑞有期徒刑7年。
责令高某瑞退赔被害单位临沂市临商银行1692.3475万元;目前已冻结高某瑞名下的银行存款108.6081万元,依法返还临沂市临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。
企业如何防控员工舞弊
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内部。随着经济压力、堕落追求、逐利欲望等原因可能驱使劳动者、中层管理甚至高管人员行使侵占、挪用、商业受贿、经营同类营业、泄露商业秘密、非授权使用企业资产等不正当舞弊行为,导致企业财产和商誉受损。
美国著名的特雷德维委员会(Treadway Committee,1987)曾提出,防止企业舞弊的四道防线是“高层的管理理念、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、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”。
而企业进行内部合规审查,既可以构建独立的合规部门,也可以引进外援,审查或预防。
首先,内部监督制约。企业对关键管理人员既要充分放权,使其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。也要形成较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和高管监督机制,杜绝出现上文案例高某利用职务之便,挪用单位资金,“一支笔定乾坤”的事件。
同时,鼓励员工发现和汇报舞弊事实,同时也要注意对员工的保护,建立反报复机制。
第二,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,定期或专项审查,以发现潜在不合规行为的线索。不少企业组建了专门从事内部监察,尽职调查团队进行审查,有效、客观的防止企业内部舞弊。
锐滨调查:高管风险管理、员工尽职调查,在风险发生前监察管理,提出建议。分析舞弊、腐败产生的原因,寻找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管理弱点,向企业提出建议,如何杜绝同类舞弊再次发生。
部分资料来源:券商中国,图片来源于网络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